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恩宠资讯 >
得了口炎,难道这牙非拔不可?
拔牙作为口炎治疗的一种手段,时常被大家“妖魔化”。究竟口炎该不该拔牙?如果该又该怎么拔?
什么是口炎?
虽然炮们常常将口腔中任何部位的炎症都叫做“口炎”。但是在兽医临术上,{口炎}一词通常指代那些病变范围广泛、反复发作的口腔炎症病变。口炎会导致患猫进食困难、精神状态改变、体重减轻,严重时十分影响猫咪的生活质量。
拔?不拔?拔噻!
让我们先用数据说话
1997年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如果能够完全拔除残留的牙根组织,全口拔牙对口炎患猫的完全治愈率在60%;约20%患猫治疗后再次出现口腔红肿疼痛的症状,但搭配药物治疗也可以保证猫咪的生活质量;只有20%患猫经过治疗改善很小(13%)或毫无改善(7%)。
2015年发表的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拔牙后67.3%的口炎患猫毫无改善。
其他的治疗手段?免疫抵制药物对73%-86%的患猫有效果,但是由于潜在的副作用,它无法长期控制口炎;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雷霉素,只对30%的患猫有效果,而且这种效果通常短暂;c02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可以修整口腔组织、促进创面纤维化,需要与拔牙协同,对兽医技术要求较高且国内未广泛开展。
所以,从数据上说,如果是兽医临床上的口炎,应该选择拔牙。
那原理上呢,为什么要拔牙?
解答这个问题前,大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猫咪会发生口炎?
口炎是一种炎症(infiammation),但是它的发展轨迹可不是单纯的{干净嘴-(不清洁、细菌堆积)-臭嘴烂嘴(微生物感染)}。
口炎的发病不仅仅涉及到微生物感染,也和免疫因素脱不开干系。牙菌斑、甚至牙齿中的某些成分,都可能对口腔黏膜产生免疫刺激,从而诱发炎症,导致黏膜溃疡和增生。甚至在这一过程中,免疫因素的占比可能更大。
因此,无论是通过抗生素和日常清洁来遏制牙菌斑与徽生物感染,还是以药物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都是“隔靴搔痒”,非长久之计。唯有拔牙,可以从根本上去除潜在的免疫刺激风险,最大程度上的改善口炎患猫的临床症状。
要拔牙,但是怎么拔?
成年猫一共有30颗牙齿(幼猫则是26颗),门齿是6+6共12颗,犬齿2+2共4颗,前臼齿则是6+4共10颗,臼齿则是2+2共4颗。
在治疗口炎时,拔牙(tooth extraction)通常分为全口拔牙和全口臼齿拔除两种。
全口拔牙:拔除猫咪口中的所有牙齿。
全口臼齿拔牙(也称半口拔牙):仅拔除前臼齿和臼齿,保留犬齿和门齿。
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是因为犬齿拔除的难度大而且可能对颚骨有不良影响。但是没有拔掉的门齿和犬齿仍然可能会成为牙菌斑的温床或者对黏膜产生免疫刺激,这会不会影响疗效呢?2015年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证明全口拔牙和半口拔牙在疗效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单一研究的结论究竟是否与事实相符仍未可知。
因此,如果有条件,还是推荐全口拔牙“以绝后患”。但是,如果犬齿和门齿周围的牙龈组织没有炎症表现,那么也可以考虑保留。
牙是兽医拔,但家长该注意什么?
拔牙有风险
拔牙作为一项牙科常规操作,风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麻醉和并发症。
麻醉的风险就是老生常谈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需要家长和主治医生认真沟通。
拔牙的并发症包括口鼻痰、出血、骨损伤等,最常见的并发症则是牙根残留。
为了规避并发症的发生,有两点操作/过程十分重要:一是牙齿X光,二是牙龈修饰。
牙齿X光可以帮助发现残留的牙根并拔除,降低牙根残留导致口腔炎症复发的可能。
因此家长应在拔牙前沟通时询问医生是否会进行上述两个步骤。
术后恢复
拔牙后,家长无需猫咪的进食,猫咪进食干粮和湿粮主要靠吞。但是全口拔牙后的猫咪失去了犬齿,在撕咬大块食物时可能会遭遇困难,还请家长注意。
此外,在拔牙后疼痛和炎症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有些猫咪可能偏爱质地柔软的食物。因此可以选择慕斯质地的罐头,或将干湿粮混合后用搅拌机打碎成泥。